党建巡礼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巡礼 -> 正文

体育学院:党建领航创新路 锐意改革谋新篇

发布日期:2024-01-13

五年来,体育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抓好党建作为办学治院的基本功,遵循“育人为本、体育为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的体育工作理念,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不断深化体教融合,在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竞技体育及群众体育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不仅学生体质得到较大提升,学生在国际、国内体育赛事中也屡屡斩获大奖。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党建+团队管理,优化顶层设计强基础

五年来,学院党委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学院实际,切实做好党建工作顶层设计。在开展党建工作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抓好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两支队伍,扎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文化品牌创建和支部建设三项重要工作。不断夯实基础,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一院一品”文化格局。

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学院党委进一步充分发挥“把方向、谋大局、促发展、敢担当”的政治核心作用,强化引领作用,锐意改革,推陈出新,将党建与体育育人工作有机、科学的结合,推出党建+团队管理、党建+教学改革、党建+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三级组织架构,将党支部建在团队上,在课程项目组建立党小组。三位教师党支部书记均由学科带头人担任,专职组织员担任行政党支部书记,选派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任党小组长,实现学院教书育人和党建工作双融合、双促进,使整个团队在党组织的凝聚作用下开展工作,党支部活力和战斗力明显提升。

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建立党委委员和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党支部制度,每位班子成员负责联系一个党支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各支部每位党员至少联系一名以上的群众,做好引领、帮扶等工作;

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举办学院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各党支部支委以上的党员干部,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集中授课、经验交流,也有分组研讨和实地研学;推出党内谈心谈话制度,出台《中共湖南大学体育学院委员会党内谈心谈话制度》,并给支部委员以上的党员干部下发《党内谈心谈话记录本》;大力开展支部“五化”建设和争先创优活动,制订“对标争先”计划;运用多种形式为党员提供新颖适切的党员学习内容;以学院官网和“湖大体育”官微为主要宣传阵地,开展网络思政、典型培育、党建宣传等工作。

学院获评湖南大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新闻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部门工会,获评“中国体育场馆优秀管理单位”。

充分发挥“指挥棒”的核心作用。从书记到党支部书记,从党小组长到普通党员,从院长到带队教练,从学科带头人到体育研究者,从团队负责人到专任教师,形成强有力的中坚力量,带领教师团队潜下心来,在研究体教融合发展、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推动出台《湖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湖南大学体育发展计划(2020-2026)》《湖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管理办法》三个指导性文件,优化顶层设计,夯实工作基础,打造全新的体育教育改革新模式,构建适合各类水平层次、形式和内容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对运动、练习、竞赛参与的多元化需求。

党建+教学改革,构建“以体育人”新格局

学院党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抓好党员轮训工作,组织全院教职工党员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全体党员同志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专业优势,努力为师生办实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体院党政领导班子勠力同心,锐意进取,为创建新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丰富“第二课堂”内涵,实现了体育教学从“单向度”到“全方位”的变革。通过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加速校园文体活动协同增效,让体育从单一的课程内容逐渐走向健康的生活习惯。

改革课程设计。围绕“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的教育目标,改革体育选排课模式,大力开展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等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推进本科课程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和水平。如今,走进湖大的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山下湖畔,随处可见打球、健身、慢跑、游泳、练瑜伽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已成为湖大师生的一种文化自觉与生活方式。

学院党政不断加强学院、团队、课程组三层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并集中资源着力开展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网络资源建设,积极参加省级体育金课建设、优秀体育教材评选。同时,持续推进本科生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完善新生体育第一课、理论课网络资源、体育课外乐跑和专项技能学习等体育课程内外环建设。

五年来,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其中,4个国家级课题基础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理与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重点资助项目《新中国70年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与实践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智慧化时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6个省部级教改项目研究:省教改项目《网球课程教学辅助抛球机的制作与应用研究》、《健体育魂:大学校园足球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后疫情时代湖南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一流本科课程背景下公共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现状、反思与完善——以篮球课的建设为例》、《工科类院校体质不达标学生健康促进课程模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大学生体育课参与意愿与行为的差异性及其对策研究》;2个省一流课程获批建设:《大学体育(一)》、《大学体育——民族传统体育》。

新开橄榄球、攀岩、蹼泳、散打、健康跑、体适能、体质提升、健身气功、体育理论等课程,共开设课程32门;同时,还增设了研究生公共体育课,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游泳、篮球、瑜伽、围棋等课程项目教学,扩展了体育教学覆盖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终身体育习惯养成。

改革教材教研。以集中资源办大事为宗旨,建立健全体育教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出台《体育学院关于加强新时代体育教材建设的实施方案》,秉持“以点带面”的理念,壮大体育教研团队,积极为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学院体育教材变革紧跟时代满足学生需求,在保留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大幅度更新,引入数字化思维,包括音频、视频、二维码、链接课程网站等,随时随地、线上线下都可以进行教与学,更加便捷、直观、立体,更加丰富多元,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让教学和学习都变得更加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鼓励支持全院教学人员参与编写既符合新时代国家需要又体现特色学术专长的高水平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

体育教材与教学改革既整合了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又更新教学范本与学习方法。教材建设主要围绕校本教材与电子教材开展。充分挖掘湖南大学的湖湘文化特色,挖掘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校本教材建设,通过传统文化思想和体育精神的传授,持续推进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聚焦于打造体育电子教材,通过电子教材新形态的呈现,为学生提供课外便利学习范本以及多方面多途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满足个性化的时代需求。为此,学院专门组织教师团队编写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包括“大学体育教程”“竞技体能”“保健康复”“健身休闲”“大球运动教程”“小球运动教程”“民族传统体育”“飞盘运动教程”“棋类体育教程”等系列教材。组织参与教材编写的教师50余人,拍摄视频3000多分钟,撰写300余万字。获立1本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省级规划教材、2本校级规划教材,获评1本省级优秀教材。

党建+人才培养,践行“教学相长”结硕果

学院党委找准党建工作创新的着力点,围绕当前“双一流”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通过优化党建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载体和形式,促进党建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使党建工作的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不断提高学院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积极地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从而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学院党组织真正成为“育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和政治核心。

抓好体育教育及人才培养。开设大学体育本科必修课程项目32门,本科通识课程项目6门,研究生体育课程项目6门,新增本科通识课程项目1门,满足学生修课需求;组织师生拍摄800多分钟线上授课视频,新建体育课外作业库,充实体育课在线教学资源;组织开展新生体育大课堂,完善课外乐跑机制,探索体育运动队训练课程化、体质提高班,改进学生体育过程评价;在继续建设田祖国教授主持的省级一流课程《大学体育(一)》的基础上新增段洪华副教授主持的省一流课程《大学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足球、篮球等学校品牌课程持续优化,瑜伽、极限飞盘、游泳等校级“金课”建设稳步推进;组织30余位老师开展《大学体育》系列教材编写,已出版8本;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全省体育课程教学比赛,获优秀组织集体奖和一、二、三等个人奖10项;田祖国教授主编的《大学体育教程》列入首批立项建设的湖大规划教材。近五年,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居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落实就业,毕业生平稳实现年年100%就业和100%安全离校。

抓实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有突破,赛事喜讯连连。五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体育竞赛获得343枚奖牌,其中金牌121枚,高水平田径队3人在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达国家运动健将;群众体育赛事丰富多彩,群体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持续打造定向越野体育活动品牌,举办新生定向越野赛,定向越野赛成为湖大学生入校的重要标志;推出铸魂塑体健身跑系列活动;大力发展体育社团建设,选派优秀教师督教与指导,促进学校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建设,调动学院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加强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力量,重点引进体育健将和综合性体育人才,请进国内一流大学的体育教师示范教学。五年来,新进运动健将8人、新增国际级、国家级裁判7人;完善导师培养模式,组队参加各级导师培训;获“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熊晓鸽奖教金”等奖项34人次;青年教师参加省级教学竞赛并名列前茅。

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申报,新增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9项,科研经费到账115万,发表学术论文121篇(其中C刊47篇),14篇学术论文入选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在一流建设大学中排第11位。出版著作/教材23部,获专利7项。在院内设立65项教学改革项目,完成结项论文/报告50余篇。

在今后的工作中,体育学院党委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找准结合点和创新点,把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于中心工作中,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任务上同担”,凝聚起学院事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结合学院公体、群体、高水平等三项重点工作,紧紧围绕“育人为本、体育为基”核心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做好“四个结合”,为助力“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升体育显示度。

来源:体育学院

责任编辑:李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