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发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五年发展 -> 正文

教务处: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发布日期:2023-12-14

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多措并举、强化引领,着重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材、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深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八大工程”,大力培育新时代经世致用领军人才,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

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培育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为抓手,努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学校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11项,获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6位。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61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30项,获奖等级及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部分)

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202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学生中心、质量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构建以塑造价值、夯实基础、重视交叉、强化创新为特色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设理科、人文科学试验班、人工智能班、未来能源与动力创新实验班、低碳建筑实验班等特色人才培养实验班,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建设,制定并推进《湖南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方案》(湖大教字〔2022〕30号),获批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7个。入选强基计划试点(化学),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推荐免试研究生比率连续五年实现持续增长。获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省级一流网络安全学院,重点支持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共建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获批电子信息新材料等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加快学科专业优化布局。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坚持“四个面向”,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化新工科新文科教育教学改革,出台《湖南大学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行动方案》,获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6项,并列全国高校第15位,获首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8项,并列全国高校第11位。优化专业结构,新增人工智能、智能建造、数字经济、储能科学与工程等10个专业。对标一流,明确一流专业建设定位,提升专业内涵和建设水平。全面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5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覆盖全校可申报本科专业的93%,位列全国高校第4位。

强化示范引领,大力推进课程教材高质量建设

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大力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主引擎作用,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出台《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案》《校领导带头抓思政课工作方案》等文件,建立校领导带头“听、备、讲”的“全链条”抓思政课体系。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程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四史选择性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基于“移动课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与实践》获评2022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改革创新经验多次受中央媒体推介。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聚合发力、同向同行。出台《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获批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召开“课程思政”工作研讨会,发布《湖南大学专业(类)课程思政指南》,建设湖南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库。“大学英语”“分析化学(1)”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批湖南省课程思政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5项。《湖南大学以“四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获教育部官网推介。

教育部官网发布《湖南大学以“四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构建高水平课程建设体系。深刻理解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总体要求与建设内容,出台并落实《湖南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方案》,明确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内容和实施路径,强化保障,大力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和水平。牵头化学领域“101计划”中“分析化学”核心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深度参与计算机领域“101计划”中“计算概论”“计算机系统导论”“软件工程”3门核心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

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本科课程三级建设和培育体系,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0门,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5门。开展学校标杆课程建设,认定“国际金融学”“知识产权法”等11门标杆课程。出台《湖南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读办法》,构建四大模块通识课程体系,开设通识选修课478门,建设通识核心课39门。“岳麓讲坛”累计开展900余期,邀请了丘成桐、施一公等国内外院士,甘阳、康震等一大批名家大师来校讲座,累计覆盖师生超12万人次,得到央广网、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出台《湖南大学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湖南大学“劳动教育与素养”课程实施细则》,开设“劳动教育与素养”必修课程,《湖南大学积极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被教育部办公厅“摘报综合”采用。

众多院士、人文社科大家作客岳麓讲坛

发挥教材铸魂育人功能。成立学校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健全“编审用管严”机制。规范教材选用审核程序,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学校应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的课程,实现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覆盖率、教材使用率均达100%。立项建设校级本科规划教材建设项目109项。29种教材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住建领域学科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选题,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获奖4项,是湖南省以第一单位牵头获高等教育类奖项最多的高校。《湖南大学以“四个坚持”着力加强教材管理和建设》获湖南省教育厅官网推介。



夯实教发平台,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教学发展内涵,创新教学发展形式,以培促教、以评促教、以赛促教、以研促教,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和发展平台,着力营造卓越教学文化,为一流人才培养夯实基础。出台《湖南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管理机制,备案设立218个基层教学组织。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功能,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5个。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举办新进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和微格演练5期、教学工作坊124期、教学观摩与集体磨课120期、各类外派专题研修86期,参与教师12000余人次。

新增“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2人,入选湖南省首届“芙蓉教学名师”2人。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竞赛一等奖及以上50项,连续举办4届学校“教学基本功大赛”。

教学基本功大赛及部分老师参赛现场

优化训练体系,着力营造双创文化氛围

持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716个,其中国家级项目818个,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项目11个,《高精度旋转曲面光固化3D打印机的创新设计》获“我最喜爱的项目”称号(全国20个)。依托“求是讲堂”举办高端学术讲座,邀请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行业精英等为学生开展讲座80期,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10万人次。

出台《湖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支持和鼓励学生以科研训练成果参加各类竞赛。获国际级、国家级奖项800余项,其中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5项、ACM-ICPC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金奖6项、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一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4项。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获批湖南省双创示范基地。

求是讲堂活动现场

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加强运行管理,不断提升教学服务水平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给予学生更大的专业选择自主权,不设转出“门槛”,不设转出人数上限,为每位学生提供二次申请转专业机会。

扩大优化公共必修课“平行课堂”排课范围,给予学生更大的课堂自主选择空间,增加选课批次(从2019年的3批次到2023年秋季学期增加至8批进行),细化各年级选课需求,逐步释放各类课程课堂名额,为学生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选课体验。

持续改善教学学习环境,近5年完成317间教室的图像投影、369间教室拾音扩声改造,确保师生“看得见、听得清”,完成54间智慧教室的建设,极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推动教学模式革新。建设“一屏三端”互动教学系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统一的交互界面,方便老师实现信息化教学。

智慧教室投入使用

坚持以评促强,努力强化教学质量保障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进一流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加强“五位一体”评估,全方位多举措完善质保运行机制。出台《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稳步推进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教学资源规范“四维评价”工作。

组织完成新一届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团换届工作。推进持续改进质量保障闭环建设,开展质量跟踪工作。常态采集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数据,发布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出台《湖南大学本科专业认证(评估)管理办法》,全面开展专业认证与评估,20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和评估,其中15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占比认证覆盖专业的93.75%,5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工商管理学院通过AACSB国际认证。

工商管理学院通过AACSB国际认证

教务处将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构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湖大风格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全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教务处

责任编辑:周丹